中式宅院 韵味建筑 ——华力房产公司营销总监 姚智勇 你被“国际化”忽悠了? 确有如此惬意吗?事实是:无非是在小区内弄了些红黄相间的城堡碉楼,给人不伦不类的“假洋盘”感觉;我们趋之若鹜地进入貌似异国情调的空间,并享受着这些舶来品与我们格格不入的建筑血统的冲突,却无法让孩子留下童年的追逐。 传统,骨子里的心理需求 曾几何时,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历史上影响了众多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原因在于中式建筑风格比较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风格并不像欧式建筑那样张狂,更多的是以含蓄为主,更好的体现我们的本性。秉承着东方人自有的简约精神,中式建筑格局充满着“内敛”的博大情怀,给人自然安详、邻里和睦的本真状态,让人徜徉于生存的和谐空间。 建筑,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知识可以通过重读孔孟之道找回,那么我们日益淡化的建筑民风呢? 雍锦坊,建筑的中国情怀 地产人,不论是民族使命还是历史责任,都应该将建筑还原给传统。除了建筑形式,还有很多民俗民粹,比如石雕、木刻、泥塑、漆器、年画、宫灯、景泰蓝、紫砂壶、珐琅、陶器、文房四宝等等。雍锦坊就以现代手法演绎中国传统院落的精华,通过前庭、天井和后院,将大量的山水园林和环境布置融入宅院本身,再辅以现代建筑材料画龙点睛,使整个院区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又不失现代感和舒适感。 其实,对于今天视野越发宽广的居住者来说,越国际就必将越中国。君不见北京四合院的主人,都是不喜张扬的顶级富豪,他们抢先一步占领了城市不可复制的优秀宅院,在那些老院子里居家或办公,发呆或者对弈,那是惬意的生活。在雍锦坊的宅院里,徽派建筑为基调,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清新淡雅,纯朴自然。雍锦坊就是对传统宅院的怀念和继承,是对传统建筑理性消费的必然选择。 实用定风格 功能出建筑 ——大道传媒公司董事长 周中罡 读罢上期关于建筑风格的主题对话,恍然觉得走在一条服装街上,两边掌柜都在冲我吆喝,各自站定立场,一番高论之后,这边举一件长衫,那边扬一件马褂,蛮有小品效果。人家造房子的两家对战,我也本该如读者诸君样,不惹是非权作壁上观,尽做路人甲乙丙丁掩口而过。却思量,那走南闯北挖空心思整回来的风格,不也是为了逗我等万千百姓一乐么,于是,跳将出来,俨然以选房子的主儿来斗胆晒哈观点。 窃以为,建筑风格之争端,不外乎两者,一为外在视觉效果,二为内在居住实用。无论中西,风格都是时代烙印,汇成一个主流旋律。建筑的外立面就是城市的服装,真正的中式建筑在激进的小城市里早已消亡,或者说一座才短短几十年发展历程的移民城市,根本没有传统中式建筑的依存条件。 如今这真是一个幸运的时代,造房子和选房子的,尽可着你的喜好来。我不想卖弄建筑风格知识,还是回到中西建筑风格之争问题,我觉得时下的好房子风格,就是要做到中西合璧,内外兼修,实现完美的混搭。说到这儿自己都忍不住捂着嘴巴笑了,想起古人一段文字,媒人为某小姐介绍婆家,东家儿郎英俊,然家徒四壁;西家财产殷实,公子却相貌丑陋。小姐出言雷人:“日啖西家白米,夜宿东家茅舍”。我倒不是来和稀泥的,随便整个中西合璧两全其美就了事,而是坚持鲜明观点:中式做视觉,让眼睛带来心灵愉悦;欧式做触觉,让身体带来舒适话语。 若说时下起了中式回归潮,这也是一个伪命题。每一种建筑的存在背景都有其时代特征,迎合彼时居住者的生活实用功能与情调氛围。中式院落讲究布局与气韵,从地势到建筑彰显的是门第显赫人丁兴旺。凡心中眷恋所谓中式风格,自称有大宅院情节,把梦里的中式经典变成现实版本者,莫不在心中涌起一股光宗耀祖的豪迈。 中式风格也有广博的包容性,且不说现在这些水泥梁柱机器压花的新式仿古建筑不正统,就那些百年老宅,也没有几栋纯粹中式风格的,它们是在融合并螺旋式上升。 我承认白璧青瓦江南园林小品的韵味和徽派马头墙的气势,勾起对传统中式的赏心悦目,掏心窝子的欢喜。就像看久了姑娘们的大波浪,突然这两年清一色一刀齐的流海遮了额头眉毛,宛如月历牌上下来的清纯女子,幻想一下她们是多么的仪态万方也足以抚慰干涩的视觉和没有多少想象力的大脑了。 说到功能决定建筑,古人的房屋材料运用,也是砖木结构,却是光不通气不透,夏日沉闷冬日寒冷;再说中式家具,古人要求论资排辈,无论站坐均要姿势端稳,那小半个屁股斜斜地压在木头椅子边沿,又哪里比得了慵懒地蜷缩在柔软的沙发里的舒坦呢。人劳累一生为何,安逸舒坦为重。谁也拒绝不了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滚滚向前的动能。故,凡建筑格局与室内空间,莫不是以符合人体工程学尺度为准,不管是审美的回归,还是实用的升级,好看而中用就是灵魂,就是现代建筑的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