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7月27日(周五)晚8点,在几十名少儿的歌谣声中,中国首部大型少儿音乐舞蹈诗《红色少年》在成都锦城艺术宫上演。晚会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国舞蹈家协会、四川省文联主办,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创作承办。 用音乐和舞蹈串起红色记忆 由几十名儿童合唱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童谣里,一位小女孩依偎在妈妈身旁,聆听妈妈讲那些红色小英雄的故事: 潘冬子是很多人眼里的勇敢榜样,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他穿起了军装,在小女孩扮演的映山红花丛中快乐地旋转。正当观众还回味着潘冬子的故事时,王二小出场了,他吹着竹笛无忧无虑地在山间放牛,突然,身后出现了鬼子的踪影,二小随即与鬼子展开周旋。“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悲伤的歌声里,二小牺牲在鬼子的刺刀下。在音乐与灯光的交互配合下,刘胡兰、小萝卜头、仙鹤女孩和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接连出场,每一个节目都勾起了人们的回忆,现场掌声雷动,观众为之动容。 当观众们还沉浸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时,一群小朋友划着小船唱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舞台上时空穿越,一切回到了现代。《背起爸爸上学》的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父亲一病不起,石娃毅然背起了父亲去上学。在5.12地震中,也涌现出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新时代的孩子们展现出的勇敢、乐观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观众。 中江30名少儿倾情参演 在《红色少年》的600名演员中,有来自中江的30名小朋友,带队老师刘春香说,为了这次表演,中江春香艺术中心和中江大西街小学共同组成了一支队伍,其中最小的孩子只有6岁,最大的11岁。从今年春节之后开始,她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排练,直到今天演出,前后总共休息时间不到10天。在此次表演中,这30名孩子参与了其中的每一个节目。大西街小学的蒋玉洁小朋友演出之前告诉记者说,虽然排练很苦很累,但她很高兴能参与其中。中江县领导也到场观看了演出。晚会总导演姚丽说,感谢中江的孩子们对此次演出所做的努力,他们很棒! 据悉,《红色少年》是中国首部以红色经典历史题材为创作内容的大型少儿音乐舞蹈诗,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融合将前来观演的人们带入到情感互动之中。晚会表演时间为7月27日至28日两天时间。 文/图 德阳晚报记者 曾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