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德同城化发展的概念被提出,到双城加快推进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年头了,现在成德同城的理念已经融入越来越多成德两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对德阳人,最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以前去成都,要么开车走高速,要么赶高铁,而如今增加了地铁直达巴士,双城生活出行的选择更多了。
前几日在德阳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份文件中也提及了成德同城化加快发展下,给德阳带来的改变以及德阳取得的成绩。
同时,文件也提到了成德同城化发展的未来动向,今天我们顺着这份文件来一起回顾一番成德同城化。

在双城发展规划方面,同城化发展蓝图基本绘就,《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规划(2020—2025年)》《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成德工业同城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成德同城化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带规划》编制完成。
在综合交通网络方面,双城综合交通体系全面融合,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德阳段)加快建设,成都经广汉至德阳市域(郊)铁路(S11线)、G5成绵高速扩容线有序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成德动车公交化运营,主城区、广汉至成都地铁 3号线、什邡至成都地铁5号线摆渡车及广汉—青白江、什邡—彭州2条成德接壤地区城际公交均已开通,成德公交“一卡通”全面推行,双流机场全省首个城市候机楼在德阳投入运营。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边界毗邻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广汉—青白江、什邡—彭州、中江—金堂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制定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并强力推进。
在产业协同和民生服务方面,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与成都国际铁路港一体化运营加速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展现新气象,实现医保异地就医购药即时结算、户籍网上迁移一站式办结,20余家医疗机构与成都优质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成都外国语学校德阳校区一期建成投用。

同城化发展取得新突破。成德同城化框架初步形成,“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与成眉资之间的城市功能更加协调、高质量的产业生态圈更加完善、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城乡融合加快推进,对成都都市圈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
城市能级实现新跃升。沿天府大道北延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线优化经济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向南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天府旌城公园城市样板区、天府数谷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和城市更新成势见效,中心城区的集聚力带动力和城市活力显著增强,罗江、广汉、什邡、绵竹功能组团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2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德阳”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中江市域副中心人口和经济集聚成效显著。

轨道交通。加快成都外环城际铁路(德阳段),成德市域(郊)铁路(S11 线)建设,加快市域(郊)铁路 S2 线、成都市域(郊)铁路 S10 线(地铁3号线延伸)广汉段前期工作,规划研究S2延伸线工程、S11 延伸线工程、S12 线工程、S1 延伸线工程(中江段),加密成绵乐客运专线班次。
高速快速公路。加快成都经济区环线、成绵扩容线、德阳绕城高速及成南扩容线等高速规划建设,推进天府大道北延线、德阳至天府国际机场、彭广青淮、货运大道、金简仁北延线等通道规划建设,实施成德“断头路”打通和“瓶颈路”拓宽工程。
公共交通服务。研究大铁公交化运营工程,跨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结算和信息共享工程,“一卡通”覆盖模式种类推广工程。

航空航天制造产业生态圈。依托成都航空研发和总装优势,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什邡经开区等载体,强化动力装备生产、研发和制造能力。
轨道交通制造产业生态圈。依托成都轨道交通国家级实验室、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德阳经开区、什邡经开区等载体,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专用配套设备制造。
绿色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产业生态圈。依托简州、德阳经开区、罗江经开区、凯州等载体,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
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依托淮州、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凯州等载体,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工业智能研发和制造,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等。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依托成都电子产业功能区、天府旌城、中江高新区、凯州、天府数谷等载体,借助成都电子信息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与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匹配的电子产品。
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依托成都先进材料优势,以青白江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德阳高新区、罗江经开区、德阿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发展石墨烯、无机非金属、高性能树脂和高端金属材料。
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依托青白江国际铁路港、成都国际商贸城、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等共建现代物流和商贸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国际物流配套、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等。

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推进商业贸易创新转型发展,推动中心城区分片区和各县域商业中心打造特色商圈、城市活力区。打造一批商旅文融合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点、周末特色消费区,深化供应链创新应用,规划建设一批生产资料、工业品、农副产品等区域性贸易中心。
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依托彭州、什邡、绵竹、中江等地现代农业园区,推动成德在酒类、烟草、休闲食品等领域加强合作。
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依托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和德阳高新区、什邡经开区、绵竹高新区,共建全国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医疗服务健康首选地和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核心。

优质教育同城共享。组建成德各阶段教育发展联盟,共同搭建师资培养、智慧教育、职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平台,促进成德各类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研科研、教学设施和学校治理等领域共建共享。
医疗健康同城合作。推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与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共建肿瘤、呼吸、心血管、脑血管等专科联盟。
社会保障同城对接。推动实现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异地联网认证、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和失业保险年限互认,构建统一的医保信息结算系统,实现成德定点医药机构“双定”互认,合作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康复中心、医养共同体等机构。
智慧都市圈同城共建。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同城同质发展,加快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强智慧城市服务、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强化公共服务同城通办,打通成德同城化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这两年德阳的对手发展很迅猛,宜宾、南充等兄弟城市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在德阳后面穷追猛打,一抓住机会就可能来一个弯道超车,对德阳发展来说,压力相当的大。
不过,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提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德阳在全省 “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双城经济圈大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对德阳来说是一个拥有重大利好的机遇。有助于德阳借势发展,重塑竞争新优势。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机遇往往和挑战是并存的。期待成德同城化新格局的全面落成,让两地人民能切身感受到同城化带来的利好。